湛庐APP - 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双脑记
纸质书

双脑记

脑科学一代宗师的科研人生,每位心理学学生的必读之书
¥ 67.43会员价:¥ 44.95

[内容简介]

《双脑记》一书中,加扎尼加讲述自己充满激情科研人生,以及一段历时半个世纪探索之旅大脑的两侧半球如何分工与合作的,人类的意识又是产生于何处?

加扎尼加以一个关于人类意识本质的伟大发现为背景,科研是如何做成的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科学、友谊、人生的迷人故事

书中不光有裂脑理论形成之路,有认知神经科学从诞生到繁荣的曲折历程,也有那群战友的身影——数量庞大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们与加扎尼加并肩同行,共同完成了这场科学大冒险。

 

[编辑推荐]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总决赛国际评委、“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唯一传记。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罗跃嘉,北京大学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专文作序推荐。

北大、北师大、清华、中山、深圳大学知名教授助力: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联袂推荐。

脑科学一代宗师的科研人生,每位心理学学生的必读之书。

《生活大爆炸》编剧推荐,比《生活大爆炸》更跌宕起伏的真人版科学剧,全景展现脑科学上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

六位诺奖获得者、数十位学科奠基人和重大科学理论的提出者轮番登场,超越你想象的心理学巨擘的朋友圈。

14段珍贵的成就诺贝尔奖的裂脑人实验原始视频资料公开放送。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迈克尔·加扎尼加

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智囊团成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揭秘左右脑分工模式,让“左脑”“右脑”成为日常用语,让脑科学进入普通人的视野。 联姻生物学与心理学,开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著有《谁说了算?》、《人类》、《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认知神经科学》、《自然界的心智:思维、情绪、性别、语言以及智能的生物学根源》等书。纽约时报赞誉:“加扎尼加之于脑科学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之于宇宙论”。

 

[译者简介]

罗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听觉神经生理。已出版译作有《神经医生知道的秘密》等。


[各方赞誉]

我曾主持翻译由迈克尔·加扎尼加等教授编撰的《认知神经科学》教科书,我的办公室书架上也有多卷加扎尼加教授主编的《认知神经科学》论文集,但系统了解教授的生平和科学之路,却是始于这本名为《双脑记》的自传。读这本传记,你会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伟人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感受到科学家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和挑战,科学发现历程中的沮丧、喜悦和智慧。任何想与科学亲密接触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不戴面具、坦诚无畏的自传。

周晓林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双脑记》不止讲述了裂脑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史,更重要的是,加扎尼加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魅力十足的科研世界。他以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科学也可以丰富多彩、妙趣纷呈,科学家也可以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趣、最幸福的人。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我曾有幸为迈克尔·加扎尼加主编的《认知神经科学》第四版撰写章节,在他主办的暑期学校讲学,还曾到他的家中做客。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加扎尼加先生都是值得敬重和推崇的榜样,我们能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数不胜数。无论是刚刚涉足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年轻人,还是长期致力于揭示人脑奥秘的学者,都能从认知神经科学创始人和学术大师的人生和科研经历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现大脑的规律和发现宇宙的规律一样让人着迷,前者的规律隐藏得更深,因此揭示它们也更困难。加扎尼加是发现右脑可以独立工作的伟大的脑科学家,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研究的迷人之处,同时对我们科普了脑科学以及脑科学界的那些有趣的知识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淼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进入人的大脑,已然令人兴奋;进入加扎尼加的大脑,更令人心潮澎湃。这不但是一部精彩的学术自传,更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简史,是加扎尼加用亲身经历谱写的大脑、心智、思想与情感的交响乐。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在很多人的想象当中,推进科学发展的科学家们往往是一群会走路的大脑皮层,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筛选着一个个理论,毫无激情可言作为一位神经科学的先驱者,加扎尼加讲述了一个更贴近真实的故事。自大勾心斗角嫉妒,妒忌,他的亲身经历揭露了人类知识进步历程当中的种种原罪那些关心科学历史人类的大脑及心灵(而非心脏)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埃里克·卡普兰

《生活大爆炸》制作人兼编剧

 

头颅中可能存在两个心智,每个心智有其独立自主的能力,根据这一观点还可得出另外一个假说,即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有个心智,它们联盟’的形式进行运作。”加扎尼加如是说系统如何产生一看似统一的心智……这依旧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问题。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自传……加扎尼加以核心人物的身份引领了一个关键科学研究项目发展,与多位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巨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天生乐于爆料科学背后趣闻轶事,这份爱好也赢得了读者们的欢迎

自然》杂志

 

加扎尼加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创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作为学科融合的成功典范之一,这领域加扎尼加的不懈努力下成长起来本书充满了颇具远见观点和睿智的建议,以及讲述这些真知灼见形成历程的趣闻轶事无论你是青老科学家,还是政策制定,亦或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普通读者,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马库斯·赖希勒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

 

加扎尼加凭借一己之力创立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作为一位给人以启发教育者,他在这本动人的自传中总结了自己的科学成就,也让读者这位教育者的重要地位。通过他精彩的个人经历研究工作我们看到了他那不凡因科学而变得丰富,因家人、朋友乐趣与幽默而变得强大。

埃米利奥·比齐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我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它为什么有时会掉链子?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双脑记》是一有趣而又易读的作品它不仅仅介绍了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也讲述一群聪明而又古怪得可爱的神经科学家寻求答案付出的努力。

柯南·奥布莱恩

《柯南秀》主持人

 

迈克尔·加扎尼加讲述了自己发现左右脑合作奥秘的个人经历,这段迷人的往事读者手不释卷。本书你不禁反复去思考思维”的本质两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对我们大多人来说,这两个臭皮匠就住在同一个脑袋里。

艾伦·艾尔达

著名演员,《美国科学前沿》主持人

 

 


[目录]

中文版序 告别弗洛伊德的时代

推荐序一 打开探索脑与心智奥秘的大门  罗跃嘉

推荐序二 宇宙中最复杂的1.5公斤物质  魏坤琳

推荐序三 光辉一日  史蒂芬·平克

前言 与聪明人一起度过的美妙生活

第一部分 发现大脑

1投身科研之路

第一次诱惑

我的家族开拓史

“动物屋”到实验室的本科生活

探索加州理工学院:真人版《生活大爆炸》

学术圈外的冒险

2探索裂脑人

勇敢的医生与甘愿献身的病人

科学界的过去和现在

裂脑研究的起源

学科巨头斯佩里博士

科学发现与署名之争

建立研究基础

第一批影像资料:左右脑差别研究的起始

攻克裂脑猴单手捡葡萄的难题

1981年诺贝尔奖

3寻找大脑的摩尔斯电码

无处不在的大脑线索

临床检测的威力:病人D.R.

新病例,新发现

离巢

渴望自己的实验室

戴维·普雷马克与他的40年之问

与史蒂夫·艾伦一起野餐

分享资源:科学的核心

第二部分 分离与整合

4发现更多模块

大脑的“第22条军规”

东海岸热潮

纽约的午餐与认知失调

改变大鼠和猴子的转轮

初入神经科诊室

“两个心智”观点发起挑战

比聪明更聪明

拖车实验室

科学家的电影梦

新病人,新发现,新思想

右脑学会了说话

5认知神经科学诞生了

病人为师,探索潜意识

为师之乐,友情之福

有车就上路

从昏睡的兔子到真正的人类

新科技:盲人能看见东西吗?

乔治·米勒与我的人生“新伴侣”

特别的会议,特别的地点

两位波斯纳,各有千秋

脑成像技术确定裂脑手术效果

工作玩耍两不误

再次上路

6开辟裂脑的新天地

简化生活

在树林里搞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杂志》出版了

更多资金,更多研究,更多知识

注意的脑机制

回归注意

脑纹与瑞士人脉

部分分离:半分裂的心智

只有左脑能够听从指令发笑

来自研究型大学的诱惑

第三部分 进化与整合

7大脑右半球有话要说

白手起家:说干就干

轮到病人出远门了

苏醒的睡美人

左右半球差异:从细胞到神经加工

学术圈建设

培养下一代

8科学研究的伦理之争

在汉诺威重新起步:解释器新探

大科学,小校园

纠正科学错误

超越社会规范

让年轻的科学家们自由发挥

重要的人生小插曲:担任总统的生物伦理学顾问

伦理、胚胎与政治

继续前进

第四部分 大脑分层

9涌现心智之谜

百年吉福德讲座

大脑原理一瞥

再谈模块化

神经外科手术室里的个案研究

把玩“涌现”概念及其蕴意

你指的是“附加”还是“取代”?

用计算机学科概念解读神经生物学

为什么说分层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尾声:向更深的问题伸出探索之手

 

后记 传奇故事远未终结

附录I 我眼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

附录II 认知神经科学之路——我与乔治·米勒的通信

附录III 加扎尼加身边的聪明人

致谢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