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l 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虽不大声,但绵延,自成宇宙。以世界一流标准锻造的“协和”,经历了百年的沉淀,这里有几代人的青春、有失败摧不毁的理想、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和久被遗忘的历史。在《协和医事》中,作者用饱含感情又克制理性的笔锋细细揭秘百年协和的传奇故事,带你感受那种纯净而顽强的力量。
l 说历史:协和是如何建立的?风雨飘摇的1942年发生了哪些故事?
l 品人文: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l 谈奇事: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故事、孙中山最后的岁月如何度过?
l 讲医道:什么是为医之道?好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
l 《协和医事》以文学的笔法再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来的历史全貌,丰富翔实的史料、鲜活感人的事例,对中国医学教育,解决医疗现实中的某些困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重读协和百年传奇故事的同时,观照当下医疗。寻求更广意义的解决之道。
l 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尤其是对思考当前的医患关系、医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编辑推荐]
l 为何全国人民看病上协和?为何东单9号院诞生了如此之多的好医生?作者一针一线、细细揭秘百年协和传奇故事,带你领略新鲜的趣闻和久被遗忘的历史。
l 一段故事,一个理想,和沸腾的生活。《协和医事》全面修订,112幅珍贵老照片,25万激情文字,回顾协和百年传奇故事,洞察新时代医学之道。
l 对中国老百姓和医疗界人士来说,“协和”这两个字形成的品牌已无法估价,其意义跨越协和本身。作者为了此次“协和百年纪念版”的修订,特意远赴美国用思辨的深度观照当下,揭示着新时代的医学之道。
l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常青
l 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后回国,任职跨国制药公司多年。
l 以笔名“讴歌”“丰玮”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协和医事》(2007年版)、《如何老去:长寿的想象、隐情和智慧》,小说《九月里的三十年》及《B.A.D.》。
[目录]
纪念版序:大河深处
序:“协和”这两个字
第一部分 遥远的东方有个协和
望东方,酝酿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 004
中国:一个广阔的试验场 / 010
可以送给中国的大礼 / 015
现代神学:科学医学 / 024
中西合璧的“油王府” / 033
1921:开幕典礼 / 045
招聘最好的人,并让他们开心 / 056
把护士变成天使的学校 / 070
第二部分 好医生如何诞生
准备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 / 082
一位学生进入协和的求学苦旅 / 089
备受争议的协和育人模式 / 097
启发那些“想成为自己的个体” / 110
师道,照亮校园 / 121
毕业之后的“宝塔尖” / 133
内科大查房,90 多年一贯制 / 142
在“熏”的气氛中成长 / 150
协和的发散意义 / 156
一个古老的命题: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 163
第三部分 从“贵族医学”到“民众医学”
医学“布尔什维克” / 174
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 179
走出医院,走进胡同 / 185
20 世纪30 年代的“赤脚医生” / 195
给病人以温情的社会服务 / 206
打开协和窗户看中国 / 214
第四部分 协和的民间故事
老协和人的脾气 / 230
孙中山的最后岁月 / 238
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 / 243
“北京人”在哪里 / 254
56 个小本和百宝箱 / 259
老协和的女大夫 / 263
第五部分
1942:风雨飘摇 / 274
朝向希望之火不熄的征途 / 284
大半个世纪的质量与数量之争 / 295
协和式的临床思维 / 308
自省、专注和慈悲 / 315
一个诸事凝结的传奇 / 325
医圣时代已过,良医余韵仍存 / 335
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 344
大众视野中的协和吸引力 / 351
“协和现象”及“未来协和之道” / 358
后记:我的协和情结与“泛意义协和” / 369
参考书目 / 373
[赞誉]
作者是一位从协和毕业的医学生,已经接受了圣洁、慈善的洗礼。二十年后,又从新的高度和视角鸟瞰这座学府的过往,热忱地观察她的发展。让我们感觉协和、认识协和、融入协和,不论在协和或者不在协和,是医生或者不是医生,都一起为协和医事怦然心动,深长思之。《协和医事》是一只窥镜,可以洞悉的不仅是医学,还是哲学;不仅是医院,还是社会。
——郎景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
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任何角度看,她在中国医学、医学教育乃至卫生事业发展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协和医事》的作者采用了更开阔的视野,也就是更接近社会大众的方式,用更深邃、开放和活跃的思维,文学式的笔法,对她作了生动的介绍和论述,揭示出一种历史、现实中曾有过的难得的医学精神气质,对广大群众和业内人员认识当前医学、医学教育中的某些困境和矛盾,解决医疗现实中的某些困惑,或许有一些启示作用。
——董炳琨
北京协和医学院原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再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近百年的历史全貌,娓娓动人。 “老协和”的医学教育有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它重视启发式教育,重实践,重视人文、医德教育,曾培养出为数众多的大师级的良医、良师和科学家。老协和的理念,对中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仍有其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协和医事》是一部及时的好书。
——方圻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
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
一部协和人讲述的协和故事,一个世纪传奇的寻根之旅,一次精英智慧的自我救赎,一声回归医学本源的召唤号角。
—— 马超
北京协和医学院九一级八年制校友、教务处负责人
在协和上学时,老教授们说,病人和死亡之间最后隔着的就是协和,所以你要时时刻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协和毕业很久以后,我开始把协和当成庙堂,偶尔回去看看,安定心神,体会生死,汲取力量。协和到底怎么回事,看看师妹常青的《协和医事》。
——冯唐
作家,北京协和医学院九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