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大师达马西奥
揭秘人性根本问题的开创性代表作
探索感受如何创造了我们的意识
《当感受涌现时》(平装)
(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
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周仁来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恒威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戴维·休布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追寻记忆的痕迹》作者埃里克·坎德尔联袂推荐!
[基本信息]
l分类:心理学/脑科学
l书名:《当感受涌现时》(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l著者:[葡]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著
l译者:周仁来严严等 译
l定价:109.90元
l开本:16K
l页码:290页
l字数:293千字
l印张:19.75
l出版时间:2022年8月
l策划编辑:邵琪
l责任编辑:罗婧芝魏雪平
l出版社:湛庐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
l图书品牌:湛庐文化·心视界
lISBN:9787518097081
lCIP:Ⅰ. ①当… Ⅱ. ①安… ②周… Ⅲ. ①自我意识-研究 Ⅳ. ①B844
[营销标题]
神经科学大师达马西奥,揭秘人性根本问题的开创性代表作,探索感受如何创造了我们的意识
[内容简介]
意识使我们知晓到悲伤或快乐、苦难或幸福,感受到尴尬或骄傲,哀悼失去的爱或生命。意识的起源与本质,自古以来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揭开其神秘面纱,一方面对厘清我们人性的根本所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又对人类全体的认知限度构成了巨大挑战。在千百年来探寻意识的漫长征程中,有无数理论和作品诞生,但仅有少数是开创性的、突破性的,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值得作为新研究的基础,《当感受涌现时》便是其中之一。
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基于其多年的实证研究,对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意识之于生存的意义提出了颠覆以往主流观点的、发人深思的新解释,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回答了以下问题:“我们如何知晓到我们已经知晓?”“我们的意识和个人心智是如何产生‘我’这一感觉的?”,并指出“情绪”“对情绪的感受”“对感受的感受”三者的不同与重要功能。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可以通过达马西奥的原创理论,认识到感受如何创造了个体的意识,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还可以通过因种种脑损伤而影响到意识的特殊案例,直接感受到意识其实并非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及其在个体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是那些无意识的时刻中,所发挥的微妙又神奇的作用。
[编辑推荐]
●意识研究领域的必读书,一次对意识本质的开创性探索
本书是一本讨论意识本质问题的神经心理学作品,对任何想要从神经病学家角度来研究意识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是意识类书籍中一项罕见的成就。作者达马西奥,作为脑功能领域杰出的神经学家,结合发育生物学、临床神经学和生理心理学,以及罕见的脑损伤病例研究成果,对人类心智的构造方式提出了先于同时代学者的新解释,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原创视角带领读者探索了迄今为止朦胧的意识国度。
● 科学研究和人文思考融合,阅读这本书,了解你是谁
在本书中,达马西奥将科学研究和人文思考融合,以准确流畅的语言,带领读者循着他曾走过的探寻之路,一步步探秘意识。他用实例,指出了常被人们混为一谈的情绪与感受之间的区别,以及意识的非整体性。读者将刷新对自身存在的认识,拓展认知边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周仁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恒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戴维·休布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追寻记忆的痕迹》作者埃里克·坎德尔联袂推荐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对情绪、感受和意识的神经过程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蕞高被引学者”之一。
●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因揭示情感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引起人们的热烈反响。
[译者简介]
周仁来
●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社会与行为科学实验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登峰人才计划”A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主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采用脑电、核磁、经颅电刺激等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与技术研究情绪调节、认知调控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在工作记忆测评与训练、航天员在轨飞行情绪与记忆变化、女性月经周期情绪变化、考试焦虑的诊断与干预、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先后被《科学时报》、新华网、搜狐网、科学网、《科学通报》等广泛报道。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各方赞誉]
脑科学家达马西奥,在我这类经济学家的阅读范围里,可与年长五岁的脑科学家加扎尼加相提并论,都被列为“泰斗”。术业有专攻, 达马西奥主要研究情感脑,而加扎尼加主要研究理性脑。
——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2005年,国际知名杂志《科学》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蕞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排在第二位的问题是:“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达马西奥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如果说对心智问题的阐明是生命科学蕞后的边界,那么意识更像是其中的蕞后一个谜团。”达马西奥的力作《当感受涌现时》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尝试。
——周仁来 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
我几乎阅读了达马西奥的每一部著作。生命非枯木寒岩,乃有情之物。达马西奥从未抛开生命来谈论和研究心智、理性、智能、情绪、感受、意识乃至文化。他说,内稳态是意识的生物学关键,人类纷繁复杂的文化活动从始至终深深地根植于感受——这些都是非常深刻而耀眼的见解。在他的思想深处,科学与人文始终水乳交融,人类不会因其固有的机体或身体的根源而失去真、善和美。
——李恒威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可能是世界上蕞杰出的脑功能领域神经学家。《当感受涌现时》一书是对理解意识的一次非同凡响的、雄心勃勃的尝试。
——戴维·休布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人类大脑研究领域中蕞有创造力的研习者之一,在这本书中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他对意识的双重定义……并说明了如何使意识的研究成为科学调查的对象。
——埃里克·坎德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追寻记忆的痕迹》作者
达马西奥的书以一种令人信服的例证和娴熟的写作手法,首度揭示了自我的神经生物学的基础。
——让-皮埃尔·尚热法国巴斯德神经科学系名誉主席
达马西奥令人惊叹的新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感受状态的具身解释,而且为理解神经科学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当感受涌现时》的惊人大胆之处在于,它坦然地面对这些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第一个令人信服的对自我的神经生物学解释。
——《自然》
这本书清晰优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以及为不同兴趣的读者生动呈现科学难题的方式,可能使它成为跨学科意识研究项目的里程碑。
——《科学美国人》
达马西奥不仅认为人类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对它的工作原理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原创解释。他的观点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这些观点并非基于理论思考,而是基于多年来对癫痫患者或因脑卒中、其他疾病或创伤而遭受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研究。
——《时代周刊》
[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001
本书是关于我对意识的理解,以及它是如何在人类心智中构建的。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至少面临着两个问题:脑中的影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脑是如何产生影像拥有者和观察者的这种感受的?区别它们是拆分意识问题的一种方法,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全面研究意识问题变得可行。
01 走到聚光灯下 002
第二部分感受和知晓027
正是通过指向内心的、私密的感受,才使得那些指向外部的、公开的情绪可以开始影响心智;但是情绪全面而持久的影响需要意识,因为只有随着自我感的出现,感受才能被拥有它的人所知晓。
02 情绪和感受 028
03 核心意识 070
04 半遮半掩的提示 091
第三部分知晓的生物学113
核心意识是具有基础性的必要条件。在进化和个体发展过程中,它总是比我们现在拥有的扩展意识领先一步。然而,如果没有扩展意识,核心意识将不会引发过去和未来的共鸣。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两两相扣,这样才算完整。
05 有机体与客体 114
06 核心意识的形成 143
07 扩展意识 166
08 意识的神经病学 201
第四部分知晓的界限235
意识不是良知。它不同于爱、荣耀和怜悯,不同于慷慨和利他主义,不同于诗歌和科学,不同于数学和技术发明。意识最终是作为一种感受——一种独特的感受而开始的。
09 对感受的感受 236
10 使用意识 251
11 聚光灯下 265
致谢271
附录术语和脑图273
译者后记287
[精彩样章]
意识的游离
32年前,在一间奇怪的、圆形的、漆成灰色的检查室里,一个男人坐在我对面。在我们轻声交谈的时候,午后的阳光透过天窗照在我们身上。突然,那人在说到一半时停住了,脸上失去了生气,嘴唇仿佛凝固了,但却依然张开着,目光空洞地盯着我身后墙上的某个点。他一动不动地待了几秒钟,连我叫他的名字也没有反应。然后他开始稍微移动了一下,撇了撇嘴,两眼转向我们之间的桌子,似乎是看向桌上的那杯咖啡和装着花的小金属瓶。他一定是看向那杯咖啡,因为他端起杯子喝了起来。我一遍又一遍地和他说话,但他没有回答。他碰了碰花瓶。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依旧没有回答,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连看都没有看我一眼。忽然,他抬起脚。我有些紧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叫他的名字,他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他转过身来,慢慢地向门口走去。我连忙起身又叫了一遍他的名字。他停了下来,看向我,脸上恢复了一些表情,显得很困惑。我又叫了他一声,他困惑地问我:“怎么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这个人的意识受到了损害。时间虽短,但对于我似乎过了几个世纪。从神经病学上来说,他先是失神发作,接着是自动症。这是癫痫的两种表现,而癫痫由脑功能障碍所致。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意识受损的患者,却是至今为止最令我感兴趣的一次。
我知道从第一人称视角看,自发地进入无知觉的状态,然后回归意识状态是什么样的。我在孩提时期,曾经在一次事故中失去过意识;我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一次全身麻醉。我也曾见过昏迷的患者,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观察到无意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如同入睡或醒来时一样,意识彻底丧失了,就像机器完全断电一样。但那天下午,我在那间灰色的圆形房间里所看到的情景远比这更令人惊讶。
那人并没有昏倒在地板上,也没有睡着。他既在那儿又不在那儿,肯定是醒着的,有部分注意,也确定有行为。他的躯体在那儿,但人却不能自主、意识游离了。
这段情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而我觉得自己能够解释它意义的那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有件事我那时并没有想到,但我现在想到了,那就是我目睹了一个人从完全清醒状态到失去自我感的剧变。在意识受损期间,这个男人的觉醒状态、注意物体的基本能力以及空间导航的能力都还在。就他周围的事物而言,他心理过程的本质也许仍在,但是他的自我感和知晓感却已经丧失。我有关意识的概念可能就是从那天开始不知不觉形成的。我认为,自我感是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见证了类似的案例后,我对这个观点更加确信了。
多年以来,我一直对意识问题保持着兴趣,既被意识带来的科学挑战所吸引,又憎恶意识受损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给人类造成的后果,但我仍然和意识问题保持着距离。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不去观察那些由于脑损伤而导致意识彻底受损所引起的昏迷,或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人还活着,意识却突然强制消失更让人难过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去向患者家属解释这一情况更让人痛苦的了。一个人如何能够看着另一个人的眼睛,然后告诉对方,这种持续终生的安静状态也许看起来像睡着了,但却不是睡着了,告诉对方这种休息方式没有任何有益之处,告诉对方曾经有知觉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恢复知觉?但是,即使我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的生活没有让我对意识保持警惕,我作为一个神经科学家的生活也可能确保了我没有触及这个问题。在你获得终身教职之前,研究意识根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是在你获得终身教职后,人们也会以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研究意识这件事。近几年,意识才成为科学探究中比较安全的主题。尽管如此,我最终转向意识研究的原因与意识研究的社会学几乎没有关系。直到我陷入绝境前,我都没有打算去研究意识。这一绝境与我在情绪研究方面的工作有关,而这意味着我可以将这个结果归咎于灵魂的激情。
情况是这样的:我能很好地理解不同的情绪是如何在脑中被激发,并在躯体的剧场中上演的。我也能够想象情绪的激发和随之而来的躯体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一种情绪状态),如何在一些适合映射这种变化的脑结构中被标记出来,从而构成情绪感受的基础。但对我而言,我无法理解脑的感受基质是如何被有情绪的有机体所知晓的。
我无法想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来回答被我们这些有意识的生物称为“感受”的东西是如何被有感受的有机体所知晓的。通过哪种额外的机制可以使我们每个人都知晓发生在有机体内的感受?当我们知晓自己感受到一种情绪或疼痛时,或者当我们知晓一切时,在机体内,尤其是脑里还会发生什么?我遇到过意识障碍。具体来说,我遇到过自我的障碍,因为要使构成情绪感受的信号被拥有情绪的有机体所知晓,像自我感这样的东西是需要的。
在我看来,克服自我障碍,也就是理解自我的神经基础,可能有助于理解以下三种截然不同但又紧密相关的现象的生物学影响:情绪、情绪的感受、对情绪感受的知晓。同样重要的是,克服自我障碍可能也有助于阐明普遍意义下意识的神经基础。
……
[译者后记]
2005年,国际知名杂志《科学》(Science)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排在第二位的问题是:“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达马西奥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如果说对心智问题的阐明是生命科学最后的边界,那么意识更像是其中的最后一个谜团。”达马西奥的力作《当感受涌现时》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尝试。
意识问题自心理学诞生之初就被列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著名的费希纳定律即始于对意识阈限的测量。100多年过去了,对于如何科学地测量意识阈限,学界依然没有满意的答案。译者本人在阈下知觉、内隐记忆等与意识密切相关的领域做过不少探索,也深感意识研究之艰难。
而达马西奥在情绪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与罹患意识障碍的神经疾病患者相处的经历,掀开了窥探意识的缝隙,唤起了他研究意识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当感受涌现时》是达马西奥有关意识在心理层面以及在人脑中如何构建的思考,更进一步说,是讨论情绪与感受在构建自我感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解达马西奥的这些思考不但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更需要理解达马西奥的思维路径。有机体-客体-表象-内稳态-情绪-感受-知晓,这一路径是了解达马西奥如何解构意识的快捷通道。
达马西奥偏爱斯宾诺莎,因其哲学观点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支点。斯宾诺莎指出:“每个事物莫不尽其所能以努力保持其存在。”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努力存活才能保持其存在。达马西奥认为,正是意识让有机体为存活所做的努力有了更大的可能。
即使作为单细胞的简单有机体,要维持生命的存在,也要维持其内部环境化学特征,即内环境的稳定,也就是坎农所说的内稳态的稳定。
而要维持这种内稳态,有机体就“需要用一种类似知觉的东西来感受不平衡,需要一种以行动倾向方式存在的内隐记忆的类似物,从而保留自己的技能性知识;同样,它也需要类似技能的东西来执行先发制人的或修正性的行动”。
情绪是内稳态调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神经反应的集合,其作用就是引导有机体以各种方式创造有利于其自身生存的环境。有情绪的有机体更容易存活,这使得情绪被作为基因的一部分得以保存。
达马西奥认为,“情绪先于感受”这一观点在他撰写的《寻找斯宾诺莎》一书中得到了详细论证,这意味着情绪和对情绪的感受是两回事。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感受”在字面意义上并不意味着知晓或意识,换句话说,感受既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当然,这也同时意味着,意识也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用达马西奥的话更确切地说,是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核心意识是一种简单的生物现象,在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是稳定的,非人类所独有;扩展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现象,在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进化,有不同水平的组织层次,部分非人类有机体也具有低水平的扩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