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APP - 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专题 7本书治好你身上的时代病

7本书治好你身上的时代病 希望我们一起摆脱时代病,做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英国的讽刺漫画家 John Holcroft 的作品


我们既焦虑自己不够优秀,又找各种借口拖延学习;

我们一边频繁地刷社交网络,一边却恐惧与人交流;

我们一边无所事事,一边心浮气躁;

……

拖延、选择困难、社交恐惧......这些都是常见的时代病。

时代病,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些社会心理疾病。每个时代都有应时而生的心理特点,它反映了当下大众的心理特点,严重的话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消极影响。今天,湛庐君对症下药,为大家准备了7本书希望我们一起摆脱时代病,做更好的自己


1

症状一:拖延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对症下药: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本书的两位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真心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舒适地过生活,因为你最终得到的不仅仅是拖延症,拖延症只是冰山一角,它会引起一连串的生活压力和心理疾病。但愿不要到最后,压死你心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你一直摆脱不掉的拖延。


2

症状二:丧

在某种程度上,丧是一种价值与行动失调后产生的心理状态。在价值上,对于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感到并没有什么意义。但行动上,却无法停下日常的努力,“该干嘛还得干嘛”。

对症下药:

“丧”这个词,除了它本身的含义之外,最近在网络还出现了“丧文化”。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总是不够完美,并不是因为有很多巨大的痛苦,而是因为有很多小小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而且,作者塞利格曼博士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3

症状三:社交恐惧

“我见过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大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调侃,想必能引起时下越来越多自封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由衷共鸣。这些人正被社交恐惧症困扰折磨,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或者只有轻微表现,但却已经陷入了苦恼困惑。对于他们来说,「我有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一个带有自嘲或戏谑性的玩笑,而是一种无法疏解的心灵苦痛

对症下药:


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社交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规避的一个问题。

《人的七张面孔》这本书被媒体誉为“人际关系领域最具价值的一本书”。作为人际关系领域大师级人物,约翰·戈特曼在20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人际沟通方法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好的人际联系,全面提高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不论是和伴侣、孩子、兄弟姐妹、朋友,还是和同事。


4

症状四:浮躁

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我们就像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一个人都放大了喉咙喊叫。为了让他们听到我说的话,我只好比他们还大声。于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别人到底在讲什么。

对症下药:


躁是因为急于求成而产生的一种不安的心理。心中总是想着做更多的事情,更快的获得成功,更快的抵达自己的目标,却忘记为什么去做一件事情。

《远见》却铿锵有力地说:“不要去追梦,与其追寻你的热情,还不如脚踏实地去专注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我们期盼梦想,但惧怕现实。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已经变了,而且变得很快。我们需要新的方法寻找工作,用新的方法建立可持续的职业生涯。


5

症状五:选择困难

面对选择的时候会觉得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满意的选择,甚至表现出恐慌、惊慌失措,或者是焦虑,到最后还是无法选择而导致的对于选择所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恐惧。

对症下药:


选择很多真的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选择越多,就越幸福吗?事实并非如此,考虑选哪个的过程越长,选择的效果就越打折扣。当你在两个甚至多个决定之间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或许该看看这本书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做选择。当你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繁杂的工作及无尽的琐事时,当你对未来感到茫然无措时,只有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当下应该去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一步步实现你的梦想。


6

症状六:孤独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孤独。孤独并不代表寂寞,因为最孤独的时候,往往不是寂寞的时候,而是和一群人在一起你却觉得格格不入。

对症下药:


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在《群体性孤独》一书中,作者雪莉·特克尔进行了一次振聋发聩又令人欣慰的反思。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7

症状七:低水平勤奋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废寝忘食”、“焚膏继晷”……这些词处处洋溢着对勤奋的赞美,总觉得勤奋才是王道,没有勤奋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有没有发现,读书时看起来最刻苦的同学,往往成绩平平;工作后,那些加班最凶的同事,也并不是赚钱最多,升职最快的人。或许,我们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对症下药: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只有摒弃琐碎而无足轻重的生活,才能过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人生。

精要主义主张只做该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拥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论断发起攻击,倡导“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追求合适的事情”。它旨在让人们重新掌控自己的选择权,自主决定如何支配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再是许可他人替我们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