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

2024-07-18 15:36:01 阅读 786 次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不想做人”的查尔斯·福斯特,却有很多令人羡慕的“人类身份属性”。

他出生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均为小学校长;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在牛津大学担任医学法学和伦理学教授;他是名副其实的博物学家,还是是一位执业律师。

有别于常规的精英群体,收入不菲且拥有社会地位的福斯特,并不沉浸于“功名利禄”,尤其在从事律师职业期间(其间,他参与了如安乐死合法化、医疗伦理、胎儿的法律权利、药物滥用等多类涉及医学、伦理、道德等多重领域的重要法庭案件),他时常面对镜中的自己问:这个“高傲、自以为是、极其自信的律师”,是“真正的自己”吗?

30多岁时,福斯特的第一段婚姻破裂了。

“我是谁?”“我真的了解我的妻子、孩子、朋友吗?”渐渐地,福斯特得出结论:要想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人,就要多了解一些非人类物种的知识,即“要想成为真正的人类,我们必须重新回归自然。”

福斯特相信动物知道许多他不知道的事。他在喜马拉雅山脉研究过野兔和水蛭,在沙特阿拉伯研究过瞪羚,在埃塞俄比亚研究过骡子,在莫桑比克进行过生态调查……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通过自幼与动物的不断接触,福斯特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兽性弱点,也意识到脱离自然的自己是多么孤独和可悲——自孩童时起福斯特便将大量时间倾注在动物身上。

只有“变身野兽”,努力提升并拓展感官的灵敏度和注意力的广度,才能真正深入动物世界,从动物身上学会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办法。他身临其境,通过像獾、水獭、狐狸、赤鹿、雨燕一样生活——试图进入动物所感知到的世界,跨越人类思维局限,理解其他生命的思维方式。他将这一切写成了《动物思维》一书。

凭借《动物思维》一书,福斯特将他对动物学的痴迷推向了新的高度。此书一经出版就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曾荣获另类诺贝尔奖生物奖获奖图书;入围“贝里·吉福德文学奖”以及旅行文学更高奖“温赖特奖”……还被Sovereignfilms电影公司买下小说版权,即将拍成电影。

选择去亲近自然以及观赏动物,包括此刻人们正在追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这不是一种现代化的文化趋势,而是天性携带着的进化本能。但郊区民宿度假或动物园驱车游玩,它们时间跨度太短——行径过度安全且单一,这是被商业化的消遣。走马观花只能算是某种短暂的体验,并非一种经历或者生命经验。我们看似远离城市却依旧在群中。

福斯特不同。吃蠕虫、钻地洞、翻城市垃圾做食物、光着身子在荒野发抖……他用真皮层去体认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他远离人群,走向自我,继而重返人群,重新辨认自我。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动物思维》在讲什么?动物与人存在何种位置关系?当一位城市精英躺在荒野中,他在想什么?为什么要寻找自我?我们能摆脱自我的中心主义吗?如果我们放弃辨认自我,我们会失去什么?面对现代化的秩序铁律,城市人的迷茫来自何处?自然与动物,又能带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在快乐与痛苦都模糊的当下,我们再次请出著名博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查尔斯·福斯特。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01

**查尔斯·福斯特:**如果放弃和别人的联结关系,我们就会过上悲惨的厌世生活;如果放弃和大自然的联结,我们就会变成悲惨的避世隐居人士、欺负嘲弄獾的人,或自恋的都市人。

**湛庐君:**太多人想成为城市精英,这意味着我们获得了被集体认可的“成就或荣誉”,意味着我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赞誉,意味着我们可以享受优越富足的生活。作为精英,城市的现代化生活不够吸引你吗?为什么对动物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是天性使然吗?还是在成长过程的思考促动?

**福斯特:**我从小在边缘地带长大,比如社区边缘(其实我们从不真正属于任何地方)和城市与荒野的接缝处。到了晚上,我会走过几条上流社会的街区,当霓虹灯偶尔停止绽放光芒时候,我会往下看着城市:一脚踩着石楠,另一脚踩着柏油;一脚踏在光里,另一脚踏在黑暗里。

夜间漫步塑造出我的性格,边缘造就了我这个人。抽掉这些元素,我就会溶解。我无法存活在只有石楠或柏油的世界。我曾想过,不晓得其他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我现在还是不清楚。自私的我希望有人是我的同类,我想见他们一面。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我对疆界既怀疑又完全依赖。在开始漫游和阅读之后,我想知道人类能不能跨过分隔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疆界。

这条疆界感觉是人类用当代生物学分类传统自己划出来的。而且根据各界说法,我们和其他大多数文化,经常在侵犯这条疆界,或者因进入边疆而兴高采烈、感到更充实。我大可以走上苛刻、欢乐、充满绿意的道路。但我太害怕了,于是只好转身从事赏鸟和哲学思考。

**湛庐君:**一般动物研究都是发生在实验室内,人们与动物的接触也局限于动物园以及家庭饲养。去野外研究野生动物有何不同?怎样才能算做到体认野生动物或者体认其他物种及群体的生存方式?相当多的作品也都有动物视角的描写,它们与《动物思维》有何不同?

**福斯特:**我想知道动物在野外生存是怎么一回事。或许我有办法知道答案。神经科学可以替我解惑,一点哲学思考和大量约翰·克莱尔的诗作也可以。但若要真正了解野外生存的动物,就必须一点一滴地深入进化树,钻进威尔士山坡的一处洞穴,搬开英国德文河河床的石块,了解失重状态、风的形状以及枯燥乏味的时光,把鼻子埋进土里,感受死之将至的颤抖,聆听生命的断裂声。

许多自然写作中,人类都如殖民者般大批入侵自然领域,这类作品记录的都是人类从近两米的视角看到的现象,或者将动物拟人化,假装它们也要穿衣服。《动物思维》试图从全身赤裸的威尔士獾、伦敦狐狸、埃克斯穆尔水獭、牛津雨燕、苏格兰岛与英国西南部赤鹿的视角看世界,了解在嗅觉或听觉超越视觉的情况下,用双脚或翅膀横越景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里面简直是乐趣无穷。

当走进一处林地时,人类会和其他生物共同感受到森林里的光线、颜色、气味和声音。但是人类眼中的林地和其他生物看到的林地,是同一处吗?

每个生物都会在脑中建构各自的世界,并在那个世界里生活。我们的周遭存在着上百万种世界,而探索其他世界是一项充满刺激的神经科学与文学挑战。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湛庐君:**有哲学家曾这样论述人们当下的处境,我们深陷新自由主义,也似乎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变种,在第一性上无关生物、躯体和肉体。精神才是生产力。人们也时常说,要用“真皮层”去生活,脱掉技术赋予的安全外衣,真切地感受“风霜雨露”。用身体去感知世界,这似乎是技术时代的“反常识”活法。就像您在写作实验过程中像野生动物一样的生存,你有何反思?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福斯特:**传统自然写作有两大罪状: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和拟人主义anthropomorphism。人类中心主义会把大自然写成人类眼中的模样。既然书是写给人看的,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但若是这样,内容就会变得很无聊。拟人主义则是把动物当作人类来看待,替它们穿上无形或有形的衣物,并赋予它们人类的感官认知。

我已经在尽量避免重蹈覆辙,但是可想而知,最后还是会以失败收场。我将从獾、狐狸、水獭、赤鹿和雨燕的视角,描述它们感知到的世界。

**方法有二:**一是埋首钻研相关的生物学文献,研究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二是身临其境,扮演獾的时候,我就住进獾巢,以蠕虫为食;扮演水獭的时候,我就试着用牙齿捕鱼。动物的感官比人类的敏锐,它们眼中的色彩比任何一位人类艺术家的调色盘都丰富,它们的思维比我们认识到的更复杂。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开始耕种,但即使翻遍地表所有的土块,人类与土地的亲密程度仍比不上动物。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02

**查尔斯·福斯特:**一点一点地,我逐渐学会了动物的只言片语,并且也欣喜地得知,动物们听懂了我的话。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即便狮子会说话,人类也听不懂狮子的一字一句,因为狮子的世界和人类的差距太大了。维特根斯坦错了,至少我知道他是错的。

**湛庐君:**如果说在野外让我们得到了远离人群的可能,但人归根结底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必然要回到集体中,要社交、要沟通、要团队合作,以及我们要组建各种同盟包括家庭。从居住的环境到工作的环境,已然让城市人有了不同的心路体验。在野外以非人的形式生存之后,我们能收获什么呢?

**福斯特:**我不能一直待在野外,有时候我必须回到散发恐惧、刺鼻气体和野心气味的地方。每次待在这种地方,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我就会想:獾正在威尔士山丘上睡得香甜;水獭正在罗克福德的池塘翻动卵石;当太阳照得我在粗花呢外套里狂冒汗的时候,狐狸也正对着同一个太阳眨眼;雄赤鹿正在幽静的森林里反刍,一旁的石块围绕着灰栎河;雨燕正从我牛津的书房上面孵出来,飞出去猎食,翱翔在人类视线以外、刚果河上方的炎热青空。

说来也奇怪,这些动物竟然能成为我的慰藉。它们应该嘲弄人类,而不是安慰人类。它们应该说:“你不在场,哈哈哈!”可为什么它们没这么做?

我发现,当知道自己深爱(不管爱的定义是什么)的生命,尤其是人,还好好活着的时候,我也会产生与之相似的安心感。或许,可以说我深爱这些生物(不管爱的定义是什么)。这个念头令我局促不安。前面的书写,我都尽力避免把动物拟人化,结果现在却犯下了最大的错误。更糟的是,我说的爱(不论哪一种定义)是互惠的爱。除非对方爱我,否则我不是真正爱对方。这值得好好思考。

湛庐君:《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曾评价《动物思维》——不管你正处于怎样一种状态,你都能很快进入福斯特的神秘世界,与福斯特一同探讨动物的意识、认知、情感等心理问题。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整本书的内容?中间似乎存在很多争议的地方,您认为这是一次足够成功的写作吗?

**福斯特:**第一章将探讨我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我又是如何尽量事先避免的。如果你对我的研究方法没有疑虑,那么可以直接跳到第二章。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第二章描写獾。我曾在不同的季节前往威尔士的黑山,并在那里度过了几个星期。我大约有六周时间都待在地底下,有时在威尔士,有时在别的地方。我的第一次观察持续了两三周,之后陆续又有几次回访,前后时间横跨数年。因此,这一章是由零碎的时光拼贴而成的。它介绍了许多主题以及与后面章节相关的科学概念,例如,由嗅觉和视觉建构的景观概念到底有何差异。因为第二章涵盖了其他章节的内容,所以这章占去了本书最多的篇幅。

第三章描写水獭。水獭的移动距离非常远,它们的“当地”所代表的范围要比本书叙述的其他动物都要来得广阔。水獭在移动时也会随着地形上下起伏,调查它们的移动路线,就等于记录地表的凹凸变化。它们泡在由水稀释的世界里——其实人类也一样,只是我们很少会这么想。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第四章则描写通过狐狸的鼻子、耳朵和眼睛所观察到的城市人的样貌。这次我来到了居住多年的伦敦东区,夜里在街弄巷道间徘徊,寻找狐狸家族的身影。

第五章我又回到埃克斯穆尔,并爬到了苏格兰西部高地观察赤鹿。人们以为从车窗遥望这一群鹿,便可以比在地上爬行的其他穴居动物都要更了解赤鹿一些。西方神话既同意又反对这种自作多情的想法。我总会不由地想起那些无比神气、头上长角的诸神,它们具有高大的形体,同时仍保有神祇的身份,一与人类眼神交会,便会一溜烟跑开。我这辈子一直都想猎杀一只鹿,所以这一章可以说是打猎之旅。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第六章描写的是雨燕,我看着它们从英国牛津一路飞到中非。雨燕是独一无二的飞行动物,它们跟微小的水母一样体态轻盈。我从小就对雨燕非常着迷。在这章一开头,我提出了一堆“事实”,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充满争议和偏见。这可以理解。我知道这些主张的证据会引发多方的激烈争论,但是请耐着性子看下去,或许你会有不同的见解。

扮成雨燕注定会失败,这个点子除了“愚蠢”外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我必须先承认这一点,请各位宽容地对待第六章的研究方法。我曾希望写一本书,里面几乎没有我的存在,但终究是痴心妄想。到头来,本书写的还是我如何扮演动物,承认以前未曾察觉的野性,并且为体内消逝的野性哀悼。真是抱歉。

03

**查尔斯·福斯特:**动物是什么?人类是什么?要得知答案便要与生养万物的大地不断对话,只不过人类的这场对话比大多野生动物进行得更为呆板、结巴。对话会变成故事,反过来塑造个性的形状和特点。于是我们歌颂赞美的那种动物,以及我们想亲近认识的那种人便出现了。

**湛庐君:**我们不能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这太难了。不只是写作,哪怕是环保的行动到头来也是从人类出发,我们看到一颗太空石跌落,想到的可能也是它是否值钱,是否是稀有金属。动物研究,也无非是为了满足以及更好地解决人类存在的问题。综合这一切,以及您个人过往的生命经验,《动物思维》的阅读价值是什么?

**福斯特:**本书一直在探讨这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从石楠、柏油而来:我们的选择能力有限制吗?我们拥有一些自主权,这很棒,同时也很吓人。

人们以为只有在偶发的、不寻常的情况下,自主权才会受到严厉考验。事实上,每天做的那些小抉择才是最吓人、最能直接得到反馈的。你可以决定要不要早起、绕着田野慢跑、冲冷水澡、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或者要不要继续赖床、不断切换购物频道。这件事令我大感惊奇,永远无法平复。这是一个决定生与死的选择。所以请选择生存。人们常说,至少常对自己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是真的吗?有个好方法可以测试其真伪。如果我有权变成獾,那我就有充足的理由对人类自主权更有信心。

第二个问题关乎身份和真实性。我时常担忧自己什么都不是。就算有什么能代表我,也会不断发生变动。我想确定查尔斯·福斯特是否有一个坚不可摧的核心价值。要想测试这个理念,那就变成狐狸,看看狐狸是否能散发出我独一无二的气味。

第三个问题关乎他者。我担心自己在这世上是完全孤立,完全无法接近他者的;担心自以为在经营一段关系,结果完全没这回事;担心所有对话最终都是相互误解;担心我无法理解他人,他人也无法理解我。

有个练习或许有帮助。如果我可以和动物建立真实关系,如果可以跟雨燕建立情谊,那就应该可以跟孩子们培养亲情。当然,我无法用欧几里得的方式证明自己和雨燕的关联,但是建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会比建立人际关系简单,不会有许多纠结的情绪把关系搞得更复杂。

也就是说,要确定一段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否真实会比较容易。如果关系为真,而且感觉和人际关系相近,那么我就能更不带怀疑地爱我的孩子。以上是我在山间、荒地、溪流、海洋和天空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自己多少有点进展。

自主权和生理机能替人类设下了限制。如果(似乎非常不可能)人终将灭亡,那死亡也会有灭亡的一天。我飞不起来,也没有时间学会所有的词汇,用诗意补偿缺失的双翼。人类有无限的代偿能力。与雨燕产生足够的共鸣,就可以变成雨燕,或者你只是在教堂高楼遇见这群尖啸的族类,就能欣喜到不在意自己跟它们的不同(说起来两件事好像是一样的)。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湛庐君:《动物思维》描绘了五种不同的生物,不同读者可能都会自动带入自我的生活境遇,从而为自己贴上类型标签。您觉得自己更像谁?或者如果有第二种可能,您愿意“成为”那种生物?

**福斯特:**狐狸是这世界真正的居民,而我不是。我恨它们能适应得比我好。不论生理或心理,我都无法理解狐狸是怎么办到的。我深受感动,也因此狐狸是我拟人化最多的动物。比起其他动物,我更有自信可以正确地解读狐狸的行为。

狐狸与人类一样,天生懂得多元发展。所以我们都能战胜炎热、寒冷、干旱和单一文化。比起轻松拿起一块比萨,把糖醋酱舔得一干二净,狐狸宁愿保持足智多谋、体力充沛的状态。尽管更费力、更艰辛,它们仍会选择聆听、猛扑、探勘和创新。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纯粹就美学而言,不论是在公交车上或是在书房里,我都更喜欢狐狸的视角。因为从狐狸的视角看出去,世界更美,也更有意思。就绘制地图而言,我后来认为,狐狸眼中的东区比我的更准确,里面涵盖的信息也要丰富得多。它们看得更仔细,同时也更广阔。狐狸看得见蚂蚁腿上的细毛,也闻得到地球成形以来所有翻滚、喷射、煮熟和生长的东西,它们的嗅觉随时随地都在欢腾放纵,它们的生态圈更丰富,相信我,真的如此。

狐狸的嗅觉和听觉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从建筑工地吸进鼻子的水泥粉尘的数量、耳朵的角度、从小跟着父母养成的习惯等。这些因素的差异会使得每只狐狸的嗅觉和听觉敏感度都不一样,对眼前景色的认知自然也不会相同。

人类的鼻子也有阻塞的时候,站在同一空间中的不同位置也会影响听觉。只不过我们的感官太迟钝、心思又太驽钝,根本没有发现这些差异。我们空有一双敏锐细腻的手,却总爱带着厚手套去感受世界。若是摸半天摸不出个所以然,那么就会怪罪这个世界无棱无角。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

1.

不管接受与否,人类都是有着多重感官的动物,跟田野和林地的近亲物种一样,能知道微风、光照或震动代表了什么。古老的智慧曾明示不得断开与动物的联结,这句话千真万确。

2.

当你正身陷愁云惨雾,忙着呵护受伤的“我”时,根本就不会有心思再去同理他人。人类的养育观其实是错误的。教养策略教人要放下自我,心里才能容得下他人。事实上,只有先拥有完整的自我,接着才能对他人拥有同理心,这就跟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理所当然。

3.

小型哺乳类的一生都是用莫尔斯密码的点和直线记录的。它们在每个点之间冲出一条直线,又在冲刺的空档停顿、颤抖(或许该把点换成分号),仔细评估周遭情况。被逼入绝境才会显出真性情,这句话错了。富足的时候,生物才会现出原形。如何处置财富才是造就性格的重要关键。

4.

人类长了一张脸,天生就习惯面对事物,这是我们的专长。如果无法面对,人类就会慌了手脚。每当不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时,我们就会发慌。所以天生擅长追捕负伤捻角羚的上班族,坐在办公室里时就会整天感觉压力大,担惊受怕,并吞下一堆药片。

5.

描述雨燕常用到两种词汇,一种是形容轻飘飘,一种是形容猛烈强力。这两者并不对立。正因为够猛烈,才能缥缈轻盈。

无法被404的思考 | 对话牛津教授:这本书改变了我,也会改变你-湛庐